
从10月乘用车市场的结构来看,轿车与SUV两大板块均呈现出新能源占比进一步提升的趋势,榜单前十的主导权全面由自主与新势力品牌掌握。轿车端,五菱、比亚迪与银河等车型构成核心阵列;SUV端,Model Y、比亚迪元、小米YU7领跑,新能源SUV成为整体市场的增长引擎。同时,自主品牌在两个品类中都形成了明显的阵营优势,合资品牌的入榜数量与市场份额持续收缩,均未能在主流价格区间与新能源产品形成有效对抗。整体来看,10月的乘用车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向新能源化、智能化和自主品牌集中,市场结构性变化已进入加速阶段。
2025年10月轿车销量榜单
NO.1 五菱宏光 MiNi EV,10月销量61,119辆
NO.2 银河星愿,10月销量45,328辆
NO.3 比亚迪秦Plus,10月销量44,291辆
NO.4 比亚迪海鸥,10月销量36,604辆
NO.5 日产轩逸,10月销量32,360辆
NO.6 大众速腾,10月销量30,564辆
NO.7 比亚迪海豚,10月销量26,766辆
NO.8 比亚迪秦L,10月销量26,716辆
NO.9 比亚迪海豹06,10月销量26,121辆
NO.10 五菱缤果S,10月销量 24,401辆
10月轿车销量榜由自主新能源车型主导,其中五菱、比亚迪与吉利银河构成核心力量。五菱宏光MiNi EV以6.11万辆位居榜首,五菱缤果S也跻身前十,进一步强化五菱小型电动车领域的产品覆盖能力。银河星愿以4.53万辆的成绩位列第二,该表现体现出其在主流A0级电动轿车市场的快速渗透能力。比亚迪共有五款车型进入前十(秦Plus、海鸥、海豚、秦L、海豹06),产品覆盖多个细分市场,尤其集中于7万—15万元价格带,展现出成熟的产品矩阵优势和较高的规模化效应。
合资品牌方面,榜单中仅日产轩逸和大众速腾两款车型入围,这一走势反映出合资燃油车板块在主流价格区间的竞争压力持续增加,传统优势车型的市场空间被纯电与插混车型不断压缩。轩逸、速腾依旧保持一定体量,维持在细分市场里的稳定规模,主要是依托其长期形成的价格带竞争力、广泛的渠道覆盖以及出租车/网约车等运营端的持续需求支撑。
2025年10月SUV销量榜单
NO.1 特斯拉Model Y,10月销量38,562辆
NO.2 比亚迪元,10月销量37,685辆
NO.3 小米YU7,10月销量33,662辆
NO.4 比亚迪海狮06,10月销量33,200辆
NO.5 吉利博越L,10月销量24,758辆
NO.6 吉利缤越/缤越Pro,10月销量24,495辆
NO.7 吉利星越L,10月销量23,978辆
NO.8 丰田RAV4,10月销量23,668辆
NO.9 比亚迪宋Plus,10月销量22,837辆
NO.10 捷途X70系列,10月销量22,835辆
10月SUV销量榜显示新能源车型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特斯拉Model Y以3.86万辆继续保持优势,比亚迪元紧随其后,两者稳定构成新能源SUV的最大流量入口。小米YU7上市后进入前三,销量达到3.37万辆,体现出新势力品牌在智能化体验、定价策略和用户运营方面的突出吸引力。比亚迪共有三款车型进入前十,展现体系化的产品矩阵优势。
自主品牌在SUV市场的整体竞争力继续增强。吉利有三款车型同时入榜,包括博越L、缤越/缤越Pro和星越L,吉利在燃油与混动并行路线下保持了较强的市场稳定度。捷途X70系列位列第十,依托大空间、性价比与下沉渠道布局,在家用SUV市场维持稳固表现。相较之下,合资品牌在SUV榜单中的存在感明显下降。10月前十中仅丰田RAV4一款入榜,且销量略低于自主与新能源头部车型。
从整体趋势看,新能源SUV已成为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新势力与自主品牌通过智能化体验、整车软件体系、价格带创新和产品更新速度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合资品牌在结构性调整中仍面临较大压力,竞争格局正加速向本土与新能源产品集中。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