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作为深耕大健康产业的企业,安发立足“医药+康养”双核战略,持续推进科研创新,构建融合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健康服务体系,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安发力量”。
响应国家战略,布局发展蓝图
安发的发展战略与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精准响应了国家对于中医药振兴与健康服务多元化的号召。在双核战略驱动模式的实践中,安发逐步确立了“医药体系”与“康养体系”两大核心支柱。
其中,“医药体系”专注现代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整合中医诊疗、药物研发、制剂生产、共享药房及康养服务,让千年中医药智慧通过现代科技绽放新光芒;“康养体系”以保健食品、甘诺宝力专卖店及经销商网络为根基,通过覆盖全球2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营销网络,将优质健康服务送达每个家庭,以品质为盾守护大众健康。

安发“双核战略”的核心亮点在于,打造“有病看病,没病保健”的一站式健康服务体系。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健康产业中医疗与保健服务相互分离的局面,为消费者提供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四位一体的健康解决方案。无论是健康人群的日常保健需求,还是患病群体的精准诊疗诉求,安发都能给予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在“双核战略”指引下,安发致力于打造“药、健、食”三位一体的健康生态系统,不仅着眼于“治已病”,更聚焦于“治未病”,推动健康关口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生态跃迁。

注重科技创新,革新服务模式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安发始终坚持以科技为立业之本,推动理论创新、搭建科研基础设施、联合全球科研平台引领技术变革,凭借在生物医药领域深厚的积累与创新力,构建起了坚固的技术护城河,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位于宁德总部的安发本草体验馆内,AI四诊仪通过多光谱成像、舌象3D建模等技术,量化分析舌质、舌苔等指标,将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转化为可量化、标准化的数字语言,五分钟内便可完成体质辨识并生成健康报告,极大地提升了健康管理的效率与可及性。

依托安发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高益槐领衔的科研团队,安发以“三效关系”、“三功”、“微复方”、“三营养”、“三靶向”等独创性理论体系,结合国际领先的活性多糖提取技术,成功开发出以复合活性多糖为主导的系列健康产品。这些产品不仅精准满足消费者在健康养生、辅助治疗等领域的多元化需求,更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了传统中医药疗效的可控化与现代化,填补了“中医药现代化”的市场空白。

安发还与福建中医药大学、俄罗斯工程院等机构合作,组建了涵盖真菌学、营养学等领域的研发团队,为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资源提供支持。今年6月全面封顶的安发科研创新总部暨安发本草生命健康创新研究苑项目,8月份同地方政府签订的“安发本草现代中药数智化中试研发及应用转化平台项目,也将进一步为安发科技研发提供坚实保障。
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践行企业责任
“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这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作为创立于新西兰的跨国高新技术集团企业,安发集团正是这一目标的积极践行者。安发的创新实践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全球化特征,不仅构建了从原料遴选、智能制造到医疗服务网络的全产业链体系,而且通过国际合作网络构建,将中医药智慧转化为全球健康解决方案,形成“技术输出、标准制定、产业联动”的国际化路径。

依托专业的科研团队,安发生产的多款产品已获得澳大利亚药管局(TGA)、新加坡药管局(HSA)、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HKCM)及国际 SGS 认证,还通过了新西兰、韩国、缅甸等多国或地区的药品、保健品、食品认证,成为获得国际药、健、食三重认证的健康产品。这些产品通过覆盖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守护全球消费者健康。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安发积极参与中医药合作交流论坛、投资建设海外研发中心,以中医药为纽带,加强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为国家战略落地添砖加瓦。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