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团队的成长,核心是让每个人都能在实践中找到价值、提升能力。”华夏双创研究院市场营销策划发展研究所负责人谈及特聘专家杨辉武时,语气中带着认同。自去年年初加入研究院以来,杨辉武始终以“赋能”为核心,通过手把手带教、一线实践引导、协作生态搭建等方式,帮助市场营销策划发展研究所中的医药推广领域从业者提升专业能力、把握行业方向,凝聚起一支“主动学习、协作共赢”的队伍,这一切的背后,是杨辉武“给方法而非给答案、给机会而非给指令”的务实理念。
杨辉武深知,医药推广智能化领域的能力提升,绝不能停留在“听理论、记要点”的层面,只有亲眼见、亲手做,才能真正理解技术落地的逻辑与行业需求的核心。为此,他多次协调自己技术成果落地的合作企业,带着研究院医药推广智能化领域团队走进连锁药店、基层诊所等一线场景,让成员在真实应用中“沉浸式”成长。去年,杨辉武就组织团队前往两家使用其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药品推荐与用药指导系统V1.0”的单位调研。在社区连锁药店,他没有站在台前讲解系统功能,而是让成员跟着药师全程参与诊疗配药流程,看药师如何输入患者的用药历史、过敏史,系统如何在10秒内筛选出适配药品并标注禁忌;听药师聊“以前核对用药禁忌要翻3本手册,现在系统直接提示,不仅效率快了,出错率也降了近60%”的实际体验。
那天的调研结束后,团队有成员整理出20多条“技术落地细节笔记”,其中“场景适配比技术先进更重要”“用户反馈是优化核心”等感悟,在后来成了大家对接医疗企业时的“行动指南”,再遇到技术推广需求,成员们不再只谈参数,而是先问“您的用户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在研究院科研项目推进过程中,杨辉武始终以“给方法”代替“给答案”,手把手教授研究院青年学者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拆解问题、把控方向,而非直接修改方案,引导大家学会从合作方的实际情况反推技术落地优先级,逐步帮学者们建立“以需求为核心”的工作思路;搭建行业峰会活动时,杨辉武会根据所有参与者特长合理分工,自己则以“支持者”角色参与,遇到分歧不直接拍板,而是引导大家以落地可行性等为判断标准,活动结束后还会组织复盘会,推动成员分享经验、梳理可复用的方法,同时针对性指导成员提升专业能力,让团队在协作中既能发挥各自优势,又能共同成长。
如今,研究院医药推广领域的青年学者已从“跟着做”变成能独立扛事,接到技术创新项目会自主规划调研、提方案,行业交流中也能主动分享成果。正如研究院负责人所说,杨辉武不做唯一“发光体”,而是帮每个人找到闪光点,这种赋能,不仅建强了团队,也让研究院在医药推广智能化领域有了更扎实的力量。(作者/周莱)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