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城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中,原创性贡献是其活态传承、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绿林派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李阳冉,正以其在学术研究、教育体系、国际传播与活态传承等多维度的原创性成果,为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树立了行业标杆,其贡献具有深远的行业意义。
李阳冉的原创性贡献首先体现在对绿林派武术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建构上。2025年,其原创研究成果《跨文化武术传播模式研究:绿林派全球化路径探索》与《绿林派武术分阶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成功获得国家版权局作品登记。这两项文字版权成果,不仅是个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对百年绿林派武术进行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整理的里程碑。前者深入剖析了传统武术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规律与适应策略,为“中国功夫”走向世界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绿林方案”;后者则创造性地设计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分阶教学体系,解决了传统武术“口传心授”模式中存在的标准模糊、进度不一、传承断层等核心难题,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规范性与普及效率,为非遗项目的规模化、可持续化传承提供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阳冉深知传承之重。他不仅完整继承了绿林派“贴身短打、手法精妙”的技击精髓,更积极履行传承使命。他创办成都市温江区绿林新梦想培训学校有限公司,以组织化、市场化的方式推动项目发展。尤为突出的是,他大力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与四川农业大学等多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将绿林武术纳入校园文化体系,让青少年在习武中感悟“侠义之道”与“内外兼修”的文化精神,从根上培养新一代的文化认同与传承力量。
从文字版权的理论创新,到分阶教学的实践探索;从校园传习的根基培育,到国际舞台的文化对话,李阳冉以一系列原创性贡献,诠释了新时代非遗传承人的全面担当。他不仅是一位武术家,更是一位文化研究者、教育实践者与国际传播者。其成果为传统武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彰显了非遗保护的当代价值,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繁荣兴盛。
此外,李阳冉在武术理论的传播与深化方面也做出了显著贡献。他的多篇关于绿林派武术的论文,如2007年相继在《精武》杂志上发表的《武术还是“新事物”》、《青城绿林派阐宗》,以及后续的《青城绿林派与中国侠文化》等文章,不仅在国内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国际武术爱好者打开了了解绿林派武术的大门。《精武》杂志作为一本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武术刊物,其平台上发表的文章无疑为李阳冉的武术理念与绿林派武术的传播插上了翅膀,让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跨越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2021年,李阳冉更进一步,主持了《绿林派武术基本动作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这一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经过深入研究与实践,该课题于2022年3月顺利通过了课题专家组的评审与验收,并荣获科研成果壹等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李阳冉个人学术研究与教育创新能力的肯定,更是对绿林派武术现代化教学探索的高度认可,为传统武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