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斯特纪念奖”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决赛的舞台上,高校教师朱帆影身着简约黑色礼服优雅登场。聚光灯下,她的指尖在琴键上轻盈游走,将贝多芬奏鸣曲中复杂的哲思与丰富的情感完美诠释。最终,这位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的高校教师,从全球逾万名选手中崭露头角,荣获贝多芬奏鸣曲组二等奖,让世界看到了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在艺术领域的卓越追求。
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朱帆影的日常被教案、课堂和学生占据,但她对钢琴的热爱从未被忙碌冲淡。清晨,当校园还笼罩在静谧之中,她已坐在琴房里,让悠扬的音阶声打破清晨的寂静;深夜,结束了一天的教学工作,她又沉浸在琴房,在黑白琴键上追寻艺术的真谛。那些旁人眼中枯燥的练琴时光,对她来说却是与钢琴对话的珍贵时刻。
除了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朱帆影还深知理论素养对艺术提升的重要性。她利用课余时间广泛研读音乐理论文章,从古典音乐的历史背景到现代演奏技巧,从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到作品的深层内涵,她都深入钻研。每一篇文献、每一次思考,都像养分一样滋养着她的艺术灵魂,让她对钢琴演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贝多芬奏鸣曲组比赛中,朱帆影选择了一部结构复杂、情感层次丰富的经典作品。她的演奏以清晰的声部处理与细腻的情感张力打动评委:技术层面,快速乐句干净利落,慢板段落音色控制极富层次;艺术表达上,既忠实于原作风格,又融入个人对作品人文精神的独到解读。
评审团主席、著名钢琴教育家朱雅芬评价:“她的演奏展现了学者型演奏家的特质——逻辑严谨却不失诗意,细节处理充满巧思,尤其是对作品内在矛盾的诠释,既有深度又具感染力。”作曲家储望华亦表示:“从她的音乐中能感受到扎实的理论支撑,这种将学术研究与舞台实践结合的能力,在教师群体中尤为可贵。”
对于参赛初衷,朱帆影坦言:“教师的身份让我明白,我不仅要追求个人艺术的提升,更要将这份热爱传递给学生。比赛的过程能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责任与热爱是相辅相成的。正是对教育的责任,让我在艺术道路上不敢有丝毫懈怠;而对钢琴的热爱,则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朱帆影表示,未来会继续在教学与艺术追求之间寻找平衡,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琴艺和艺术素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让职业教育的课堂也能绽放出艺术的光芒。”朱帆影坚定地说。
从讲台到琴房,从校园到国际赛场,朱帆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位高校教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她以琴键为翼,在艺术的天空中展翅翱翔,用汗水和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会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教育的责任,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记者/薛潇周)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