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讯中国网
  •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 收藏本站
  • 1
  • 时讯中国网
    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掘金万亿蓝海市场车企竞逐人形机器人赛道
  • 掘金万亿蓝海市场车企竞逐人形机器人赛道

  • 发布时间:2025-04-24 17:09:30  来源:中青网  阅读量:7034   
  • 目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处于试生产阶段,2025年的目标是5000台。

    夏治斌/摄影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又更新了,步态更稳,摆臂更轻盈。AI技术与车同源,持续进化。”日前,特斯拉发布一段17秒的演示视频,并以上述文案向外界展示最新迭代成果。在视频中,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行走姿态的稳定性显著提升,摆臂动作更接近人类自然律动。

    特斯拉布局人形机器人只是汽车行业加速迈向智能化的一个缩影。国内车企也敏锐地捕捉到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大好趋势,纷纷以自研、合作、投资等形式投身人形机器人领域。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除了特斯拉外,还有包括上汽、奇瑞、小米、小鹏、广汽等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企业竞相入局造人形机器人,力争实现“造车+造人”双线并进。

    对于车企造人形机器人的现象,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汽车行业资深顾问梅松林称,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有三大驱动力。第一,人形机器人扮演品牌大使的角色,借以强化车企高科技智能形象。当前人形机器人主要是给车企站台,并无多大实用价值。第二,车企其实是劳动力高度密集型企业。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取代组装线工人,节省成本提供效率,这是车企的远景。第三,特斯拉的标杆示范效应。为控制风险,大多数车企选择跟随策略,对标行业灯塔,亦步亦趋。如果车企的战略不是做智能先锋者、机器人先锋者,现在大可不必在人形机器人上投入过多,现在车企做人形机器人还处在摸索期,还在试水探索。

    车企跨界“造人”撬动万亿赛道

    人形机器人作为新兴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未知的增长空间,为车企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近些年来,国内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也造成车企成本的飙升与利润空间的压缩。在这种大背景下,车企亟须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以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

    对于车企上述布局背后的考量,盘古智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瀚称,促使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最关键核心驱动力在于市场多元化与未来增长潜力的双重考量。“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传统燃油车市场趋于饱和,新能源汽车虽增长迅速但也面临激烈竞争。人形机器人作为新兴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未知的增长空间,为车企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车企看重的人形机器人赛道有多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花旗银行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数量将达到6.48亿台。《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也曾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于2029年达到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

    江瀚称:“车企将资源投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对其战略转型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车企实现技术多元化和产业升级,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科技的重要方向,车企提前布局将为其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车企竞相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不久前,对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节奏,特斯拉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处于试生产阶段,2025年的目标是5000台。

    3月18日,在奇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一位身着银灰色机甲制服、语调柔和自然的人形机器人,自如穿梭在展厅中,为来宾讲解车型配置,递送饮品,协助试驾预约等服务。

    这是由奇瑞与AiMOGA团队联合打造,是奇瑞智能化生态中的首款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目前已进驻马来西亚吉隆坡奇瑞JOY-STAR4S店,以“智能销售顾问”身份完成了海外首秀。

    广汽集团在2024年12月也对外发布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海汽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参与了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的A3轮战略融资。而上海智元则是一家专注于以AI与机器融合创新、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及应用生态的企业。

    国内造车新势力也相继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比如小鹏汽车也在不久前对外宣布,小鹏AI机器人Iron将于2026年规模进入工业化量产,目前已在广州工厂实现Iron实训落地。

    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表示,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产业技术融合的结果,激光雷达、算力、AI智能等快速发展,车企生产涉及的环节众多,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实训环境。人形机器人与智驾的内核高度相似是促使车企跨领域布局的关键。

    除此之外,江瀚还告诉记者,人形机器人市场成为众多车企开拓新赛道的首选,主要得益于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在家庭服务、医疗护理、教育娱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与汽车技术相结合,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生产、物流配送等领域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为车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复利竞逐第二增长曲线

    作为国家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之一,人形机器人也得到了很多的政策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

    此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具身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从造四轮的汽车产品,到造两足的人形机器人,车企为何能实现这一跨界布局? 梅松林告诉记者:“智能汽车和人形机器人都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智能汽车是以人工智能辅助人最终取代人来驾驶汽车。类似地,人形机器人旨在取代人完成某项工作,如清洁、制作咖啡、生产线上组装汽车等。现阶段的人形机器人是专才,通才的机器人还属于遥远的未来。既然都是辅助甚至取代人完成某项工作,它们的实现流程都是三大步:感知、决策、执行。”

    梅松林还补充道:“相应的核心技术基础也是相似的,但因为使用场景不同、完成的任务不同,具体实现的感知技术、决策模型和执行技术会千差万别。比如激光雷达技术有助于快速识别远处的障碍物,对智能驾驶很有必要,但对人形机器人来说,纯视觉方案的3D技术就足够了,用不着激光雷达技术。因此,智能驾驶的底层技术可以移植到人形机器人上。”

    任万付也向记者表示:“智能汽车与人形机器人同源的部分有激光雷达、算力、AI智能等,区别在于智能汽车是上路行驶,人形机器人是小范围内活动。”

    与其他科技企业相比,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具备哪些优势? 任万付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车企相较其他科技企业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丰富的实训环境。“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因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影响到生产效率或者产品质量,也是车企无法承受的后果。”

    梅松林则告诉记者,这两者的路线不同。“车企具备了一定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其应用到某种功能的人形机器人上。而机器人新创公司则先找应用场景,然后再开发相应的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是大趋势,但目前人形机器人仍面临诸多挑战。梅松林指出,人形机器人当前主要的挑战还是不能真正落地应用,真正实现实用价值。

    如何应对上述挑战? 梅松林告诉记者:“在智能驾驶领先的车企或高科技公司,应该首先寻找人形机器人最佳的落地场景,如总装车间的生产线机器人,市场空间足够大、潜在价值也很大。先集中突破一个使用场景的专才机器人,再向周边类似工作展延开来。组装生产工作对时间、位置、动作的精准度要求很高,这将是组装机器人的关键挑战之一。”

    谈及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关键着力点,江瀚表示,车企在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时,需要平衡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的关系。技术创新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但过高的研发成本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压力。因此,车企需要在保证技术领先的同时,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这可以通过优化研发流程、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实现。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亮相2025上海车展,均胜电子发布沉浸式智能座舱和机器人零部件解决方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网罗天下
  • 蕾哈娜优雅诠释迪奥真我香水新篇章 蕾哈娜优雅诠释迪奥真我香
  • 普惠金融进乡村!宁夏银行金融活水助力春耕备耕 普惠金融进乡村!宁夏银行
  • MacBookAir将被重命名为“MacBook” MacBookAir将被
  • 三文鱼当中富含了哪些人体需要的营养? 三文鱼当中富含了哪些人体
  • 华为鸿蒙加持,AITO能否让赛力斯高端起来 华为鸿蒙加持,AITO能
  • 2022款江铃皮卡域虎7售价10.48万元起 2022款江铃皮卡域虎7
  • 纪录电影《冰上时刻》即将上映 关注冰球少年家庭亲子成长历程 纪录电影《冰上时刻》即将
  • 新疆:冰雪旅游点燃寒冬热情 新疆:冰雪旅游点燃寒冬热
  •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向前进——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侧记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
  • 置业指南:盘点蔡家区域12月部分新开楼盘 置业指南:盘点蔡家区域1
  • 首页 | 新闻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
  •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时讯中国网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5281号  网站地图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bgm12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