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兰山书院”,到如今的市级示范性完全中学,兰州市第三中学历经290年岁月沉淀,始终以“兴贤者之风,育国之英才”为核心理念。如今,这所百年老校以党建为引领,融红色文化于育人全过程,通过完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创新德育模式,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
百年文脉延续,办学条件提质升级
走进兰州三中校园,11655㎡的占地面积上,44间普通教室与20余间专用功能室错落分布,从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到音乐排练厅、陶艺工作坊,从省级A等心理咨询室到“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各类设施设备均达国家标准,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6500㎡的塑胶操场内,200米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一应俱全,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充足空间。
学校图书馆藏书十二万余册,生均近百册,每周一至周五对师生开放,110个学生阅览座位与80个教师阅览座位,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我们不仅注重硬件设施达标,更追求让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功能室都成为育人阵地。”兰州市第三中学校长刘照涌说,近年来,学校持续升级教学设备,高中教室均配备希沃白板,陶艺工作坊、机器人室等特色空间的打造,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此交融。
师资队伍精良,育人力量坚实有力
“1:12.6的师生比、100%的教师资格证持有率、24%的研究生学历占比”,一组数据勾勒出兰州三中师资队伍的过硬实力。学校152名专任教师中,有正高级教师2人、副高级教师42人,更汇聚了金城名校长1人、陇原名师1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4人等骨干力量。
为助力教师成长,学校构建“一主三专六力”教师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培养计划,近三年新增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教学新秀5人,40余名教师加入兰州市三名人才工作室。刘照涌说,“我们不仅要让教师站稳讲台,更要让他们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红色育人铸魂,德育创新亮点纷呈
“从兰山书院的‘兴贤育才’到兰州女师的红色基因,我们始终把立德树人与红色传承紧密结合。”刘照涌说,学校深入挖掘校史资源,打造张一悟红色教育主题展室,开发校史课程,通过“清明祭英烈”“红色研学”等活动,让红色精神浸润学生心灵。
在德育实践中,学校创新推出“154工程”,聚焦全年154天节假日构建三维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假期生活;“一班一特色”的班本课程,让寅客班的传统文化、霞客班的地理探索、青竹班的环保实践等特色品牌蓬勃生长;“青马小组”的组建,更让青年学生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此外,学校通过家长心理团辅、读书沙龙等家校共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
质量口碑兼具,教育成果持续彰显
优质的办学条件与育人模式,结出丰硕的教育成果,近三年学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1个学科合格率不低于99%,高考本科上线率从84.12%攀升至89.05%,均高于本市平均水平。学校先后获评“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德育六星示范校”,挂牌“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科技创新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兰州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基地”等荣誉称号。
“290年的办学历史,是传承更是责任。”刘照涌说,未来,学校将继续以百年文脉为根、以红色基因铸魂,在课程建设、德育创新、师资培养上持续发力,让这所百年老校在新时代焕发更强活力,为陇原大地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