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讯中国网
  •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 收藏本站
  • 1
  • 时讯中国网
    财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 > 碳中和愿景下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国际能源格局将加快转变
  • 碳中和愿景下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国际能源格局将加快转变

  • 发布时间:2022-02-16 02:08:16  来源:中新网  阅读量:8071   
  • 在碳中和愿景下,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国际能源格局将加快转变21日,浙江舟山召开的2021金融改革与期现合作助推油气产业发展论坛——世界油商大会专题会议上,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震表示,未来能源体系将朝着清洁,低碳,高效,集成的方向发展

    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宣布,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能源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根据消息显示,目前近三分之二的国家明确碳中和目标,碳中和发展理念再一次升级与深化,为相关产业领域提供国际间低碳经济长期的合作机遇,引导国际间绿色资本流动,绿色产业与可再生能源创业投融资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约经历70年,美国,日本经历40年左右,而中国仅有30年时间体现为中国碳减排过程将呈现一条斜率很陡的曲线王震讲道,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2020年,中国碳排放98亿吨,占全球31%1751年以来,累计碳排放达2000亿吨,占全球总量的12.7%

    除减排斜率大,排放总量大的挑战之外,王震还谈到,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任务艰巨,能源需求还将刚性増长,而中国能源结构偏煤,能源利用效率偏低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比重56.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2019年,单位GDP能源消耗0.49吨标煤/万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9倍,产业结构重,能源底色重

    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两大两重挑战下,王震表示,未来中国油气需求仍保持增长势头在碳中和情境下,中国原油消费预计在2025年前后达峰,峰值在1500万桶/日,2050年消费量约为600万桶/日中国天然气消费大概率在未来10年内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峰值在2035年前后出现,峰值消费量大概率在6000亿立方米左右

    在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将面临重塑王震说,具体来讲,‘双碳’目标将加快能源产业由‘资源主导,资本主导’向‘技术主导,资本主导’转变,能源领域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能源转型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化石能源也将逐步从‘基础能源’让步成为‘补充与备用能源’

    王震认为,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将呈现四个必然特征:能源基础设施必然加速升级,传统能源必然高质量发展,能源技术体系必然加快创新,新一轮材料革命必然提速能源设施无人化,自动化的特点将更加凸显油气,电力,新能源的边界会日益模糊,脱碳产业和技术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

    第五个误区是认为通过提高能效可以显著降低工业流程,产品使用中的碳排放,就可以实现碳中和。由于我国经济和生产水平的飞速发展,前10年我们碳排放增加得更多,在新增的诸多工业门类中,已经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能效,减少了排放。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残留多地膜又从白色革命变成了白色污染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网罗天下
  • 普惠金融进乡村!宁夏银行金融活水助力春耕备耕 普惠金融进乡村!宁夏银行
  • MacBookAir将被重命名为“MacBook” MacBookAir将被
  • 三文鱼当中富含了哪些人体需要的营养? 三文鱼当中富含了哪些人体
  • 华为鸿蒙加持,AITO能否让赛力斯高端起来 华为鸿蒙加持,AITO能
  • 2022款江铃皮卡域虎7售价10.48万元起 2022款江铃皮卡域虎7
  • 纪录电影《冰上时刻》即将上映 关注冰球少年家庭亲子成长历程 纪录电影《冰上时刻》即将
  • 新疆:冰雪旅游点燃寒冬热情 新疆:冰雪旅游点燃寒冬热
  •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向前进——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侧记 运筹帷幄定基调,步调一致
  • 迪奥彩妆披上千鸟格外衣,废弃羽绒服做成椅子什么样? 迪奥彩妆披上千鸟格外衣,
  • 置业指南:盘点蔡家区域12月部分新开楼盘 置业指南:盘点蔡家区域1
  • 首页 | 新闻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
  •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时讯中国网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5281号  网站地图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bgm1231@sina.com